極簡主義:真正重要的事。

一本改變生活的書,一個改變生命的觀點。

我在去年的時候買了一本書,
叫做「一日捨一物的簡單生活提案」。
受到這本書的啟發,從去年九月到十二月之間,
我每天會檢視一樣物品,並把它丟棄或捐贈。
這四個月我總共丟了144樣以上的東西,大的小的都有。

你可能會覺得我很浪費,應該是說,
我的「浪費」是來自於以前的我,
因為現在的我不輕易買東西了,
我的消費主要是維持我的日常生活,
與我認為能增加我生命意義,
與我目標相符合的東西。

我之所以想分享,
是因為我真的覺得它改變了我思考方式,
我認為我的生活變得更有意義、更自由,
我的心不再有持續性的壓力,
一種比較、競爭、給自己的壓力。
如果你家有訂NETFLIX, 你也願意的話,
推薦你去看一部紀錄片 “The Minimalists”
他們兩個是極簡主義者,聽到這裡,
我不是要讓你變成極簡主義,因為我也不是。
我主要是想邀請你思考生活方式(Lifestyle)的另一種可能性。

“I wish everyone could become rich and famous so they could realize it’s not the answer.” – Jim Carrey
「我希望每個人都能致富並成名, 這樣他們就會知道,這不是答案。」曾患憂鬱症的金凱利曾這麼說。

極簡主義 (The Minimalists) 紀錄片在說什麼?

電影裡面提到,
“Human are wired to be dissatisfied.”
人類的心態設定就是會不滿意,不滿足,
而這跟人類演化史有關,
以前的人類有越多「東西」,
就能越確保自己的生存。
但是現在第四級所得國家擁有的,
是前所未有的富裕,
但為什麼我們還是不快樂?
為什麼我們還是想買更多?
買了更多東西之後,
你覺得你的生活變得更有意義了嗎?
永遠都會有更新更好的手機、家電、衣服,
如果你追求的是這些,
那你舊有的物品就會成為你「不滿意」的來源。
而這些沒有經過思考的購物行為,
以及這些沒有意義、大量生產的商品,
不但無法永續,而且間接會傷害到我們的環境,這個地球。

所謂美國夢,或者是
「我也要別人擁有的,因為別人有我也要有」,
只是「一種」範本或參考方式 (template),
當你了解這世界上「還有其他生活的範本」,
你可以靜心下來思考,
選擇真正有助於你的方式,
我不能跟你說這是唯一對的方式,
但是對我來說,這是我覺得對我有益的方式,
因此我想跟你分享。

如何將極簡主義意識帶入生活?

當你在購物或檢視家裡物品的時候,想一想:
「這會增加我生命的價值嗎?」
“Does this add value to my life?”
每件東西你要去用它,
或是它能帶給你喜悅(不是一瞬間或衝動的喜悅),如果不能,就放掉。
紀錄片的兩個男主角其實要宣傳的就是
”Live more deliberately with less.”
有意識、清醒的活著,
清楚知道並選擇與你相伴的物品、選擇與你相伴的朋友。

“The secret is, there are a lot of things we are not going to miss.”
我丟了那麼多東西之後發現,
其實我都想不起來我丟掉甚麼,
你會發現:對你生命沒有意義的事情很多,
對你生命沒有半點價值的東西家裡也很多,
只是你視而不見,從沒去思考過這件事。
You’re on autopilot.

人不是完美的,而極簡主義也不是唯一答案。
它就像是一個食譜,給你一些食材,
你看你喜歡哪個,覺得哪些適合你,
就把它試著帶入你的生活。
影片提到了一些可以幫助你的事,
例如quality over quantity, Project 333, meditation.

“We welcome things into our lives but definitely with the intention of thinking about what we are doing as opposed to just consuming.”
「我們歡迎新事物進入生活中,但絕對會思考這樣做的目的,而不只是為了消費而消費。」

前人早已吐出智慧之言:

最後分享極簡主義大前輩Jimmy Carter總統 “Crisis of Confidence Speech” :

“It’s clear that the true problem of our nation, a much deeper, deeper than gasoline line or energy shortages, deeper even than inflation or recession. In a nation that was proud of hard work, strong families, close-knit communities, too many of us now tend to worship self- indulgence and consumption. Human identity is no longer defined by what one does, but by what one owns. But we’ve discovered that owning things and consuming things does not satisfy our longing for meaning. We’ve learned that piling up material goods cannot fill the emptiness of lives which have no confidence or purpose. This is not a message of happiness or reassurance, but it is the truth and it is a warning.”
「很明顯的,我們國家真正的問題,比油管管線或能源短缺還嚴重,甚至還超越通貨膨脹和經濟衰退的問題。在一個曾以勤奮工作為榮的國家、穩固的家庭關係、緊密的社區,太多的人崇拜自我縱慾和消費,個人定位不再是根據他所做的事,而是他擁有的東西。但我們發現只有物品和消費,無法滿足我們追求的生命意義。我們得知堆積物品無法填補生命中的空虛,因為它們無法為我們帶來自信和目標。這不是個快樂或撫慰人心的訊息,但這是事實也是警告。」

Love people and use things, because the opposite never works.

 


Discover more from 空姐泰酷

Subscribe to get the latest posts to your email.


Comments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